返回顶部
发展生态食材,推动生态餐饮健康持续发展

2019

09/24

10:55

    12月1日至2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2018绿色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担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大会主席并致辞;来自中国生态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以及中国生态原产地、全国生态食材生产企业: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安康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安徽新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姚姆渡生态农业公司、重庆三峡智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黑龙江菌乐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辽宁兴城德丰大地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安徽德源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峰金银花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出席了论坛会议,并被中高会绿色产业发展联盟吸收为会员单位。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重点探讨了新时代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情况”,展望我国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前景;总结改革开放40年中国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经验,探讨当前制约高科技产业化深入推进诸要素存在的问题。会议旨在推进“政、产、学、研、用、资”六位一体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体系,加快构建国家“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各创新要素的融合和集聚,确保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负责人朱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物联网专家组组长邬贺铨出席大会并作大会报告。

   大会主席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致辞

   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2018绿色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生态原产地产业联盟、全国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专家委孙建教授以“发展生态食材、促进绿色餐饮健康持续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报告中的“生态餐馆、生态消费、生态康养”,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理念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

    “衣食住行食为先、生态餐饮大于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孙建报告围绕贯彻十九大“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精神,落实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绿色餐饮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商务部等14部门出台了《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等规定,按照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升级方向,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消费需求,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带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国务院国资委事业单位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倡议并发布了“全国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文件。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生态食材、生态餐饮消费理念,宣传生态餐饮在全民大健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掌握安全、优质生态食材和生态餐饮消费知识。

   “月是故乡明,饭是老家香”。餐饮与人的乡土文化一脉相承,它携带着更多的传统文化密码,是中华文化的“DNA”,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餐饮文化。这些文化记录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文化资源。加强餐饮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餐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了千百年的情感传承。餐饮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一块“活化石”,是一种看得见、品尝到的乡愁。部分特色餐饮一旦消失,其所承载的文化也会消亡。才能真正留住文化发展的脉络。保护餐饮文化不能仅停留在保存和记录上,只有体验餐饮,才能让餐饮活下来,而生态志愿者则是令生态餐饮存活的关键。

   据调查,2017年底全国餐馆总量为566.6万家,年消费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是餐饮业缺少生态餐馆,缺少生态、营养、健康餐饮消费。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高,食品的营养与健康已经成为大家特别注重的问题,对生态食材的追求越来越迫切,生态食材的价值将会上升到更高的消费层面,被消费者普遍认可和消费。生态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发展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生态食材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营养安全,关系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循环。11月27日,为加强全国文旅、特产、餐馆地名规范保护,探讨提升文旅、饮食、特产地名管理水平,加快生态康养、生态食材、生态餐馆普及,实现地名保护促进生态扶贫和乡村振兴。全国“文旅、特产、餐饮”地名规范及文化保护研讨会在京举行。围绕建立文旅、特产、餐馆地名命名规范,打造国家文旅、特产、餐馆地名特色品牌,大力实施地名文化保护工程,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文旅、特产、餐馆地名文化;提出解决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等特色产品文化保护思路与办法。会议以规范餐饮等地名命名办法,提高餐饮地名命名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适应新形势对餐饮地名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餐饮地名工作服务管理水平,在生态旅游、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了协调共管机制。清理整顿餐饮等地名不规范地名,净化餐饮等地名命名使用环境。宣传餐饮地名命名及使用的重要性,加深餐饮单位对地名法规的认识,增强了餐饮地名意识。让餐饮地名命名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保护餐饮地名文化繁荣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围绕“耕育农业·生态食材”,研究生态康养及生态餐饮行业,建立生态品牌,将生态餐馆集合成生态餐饮、生态教育、生态体验、生态采购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具有重要意义。生态餐馆一是给顾客提供有机生态食材;二是采购来自于生态农田的生态食材,以及利用生态食材的加工的生态食品和生态饮品;三是体现生态教育、生态体验、耕育文化综合功能。要求生态餐厅反哺生态农业基地,促进乡村振兴,支持耕育文化回乡,建立生态志愿者跟生产生态食材的提供者信任体系,建立生态消费者对生态餐厅的依赖和信任。生态餐馆也是良好的生态宣传和社交场所。利用生态餐馆强大的生态教育示范功能,发展生态餐饮文化,改变社会大众生活方式,倡导生态健康生活,引领社会生态消费。保护舌尖上的生态、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生态体系、通过生态餐馆采购,促进生态食材生态销售,打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示销售等全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2018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工作着力点主要放在保证农产品数量上,对质量安全关注度不够,生产、流通等环节存在风险隐患。检查中发现,各地对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把关不严,肥料、农药、农膜、兽药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及科学使用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多个环节,存在执法监督空白、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缺乏衔接等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国家起草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因此尽快建立生态食材和生态餐饮标准体系迫在眉睫,制定生态食材生产、生态餐饮服务和管理标准,完善生态食材和生态餐馆评价标准。生态餐馆的普及可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生态食材、生态食品的安全与营养问题;普及生态餐饮健康知识,增强生态消费意识;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培养良好的生态饮食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让美味与生态和健康统一起来”,实现“生态食材+生态餐馆的正循环”;搭建 “生态食材与生态消费”活动平台,创新生态农业与餐饮业的合作模式。把贫困地区的优质生态食材引进餐馆,以取得生态扶贫等多方共赢。“生态食材与生态餐馆评定工作”可为贫困地区开展生态扶贫、产业扶贫、品牌扶贫的服务方法和路径。结合中国生态志愿者倡导的“生态生活、生态消费”理念,建立生态食材生产基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落地的生态扶贫抓手和措施,确保生态扶贫效果,为贫困地区实现优质优价创造条件。


来源:知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