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森工集团:黑木耳带动森林里的绿产业

2020

01/10

15:55

 盛夏时节,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克一河林业局“诺敏山”黑木耳培植示范基地里,培植户陈有国跟往常一样,又钻进一个只有黑色的遮阳网覆盖的大棚里,开始采摘成熟的黑木耳。大棚里悬挂着一串串的黑木耳菌袋,在一排排的小钉眼上,长满了像猫耳朵一样的黑黝黝的肉乎乎的黑木耳,十分惹人喜爱。

陈有国是克一河林业局食用菌协会成员,经常向其他培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在食用菌培植这方面总是走在前面,成了名符其实的“领头羊”。他苦心钻研新技术,专程到黑龙江佳木斯等地学习新技术,先后在本地区进行了小孔木耳培植、吊袋木耳实验,成功后都得到了推广。

龙头引领产业蓬勃发展

事实上,让陈有国和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看好的,是克一河林业局培植黑木耳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克一河林业局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了改制后经营不善、停产一年多的大兴安岭诺敏绿业有限公司,让绿色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第二年,克一河林业局成功引进一条日产3万袋三级菌生产线,建设8架发菌棚、8架养殖棚;随后,建立了5个“诺敏山”食用菌培植基地;并与图里河、阿龙山、满归等10个林业局就共同开发利用“诺敏山”品牌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一个拳头打市场;同时,与吉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及林业科研所等科研机构,就黑木耳精深加工项目及“黑V16”菌种推广项目进行了对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成立了食用菌培植领导小组和食用菌协会,实行“公司+基地+林户”的发展模式,鼓励职工群众大力发展黑木耳培植,并从无息贷款、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了扶持……

龙头引领、科技带动、品牌共享、合作联动等一系列措施,让克一河林业局黑木耳培植产业走得愈加坚实。到2015年,克一河林业局食用菌产量达到最高峰,仅黑木耳培植量就达1100万袋。2016年,又建设了2.2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培植示范(帮扶)基地,为培植户提供蒸菌室、发菌室及滑子菇培植大棚,扶持职工通过发展食用菌增加收入。今年,培植黑木耳200余万袋。

创新思路激活一池春水

随着“互联网+ ”的普及,克一河林业局积极拓宽食用菌产品销售渠道。在局址开设了实体店,在淘宝网开设了网店。同时,与海拉尔、深圳、北京、呼和浩特等地客商建立了供销关系,扩大了“诺敏山”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同样,黑木耳培植户王杰也意识到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只要有闲暇时间,就学习网络知识。她加入了实用菌QQ群,经常与网友交流经验,探讨木耳栽培过程中的难题,了解木耳栽培的先进技术,开拓黑木耳销售的新途径。

王杰高兴地说:“去年,我参加了林业总工会举办的电子商务班,不仅从中学到了如何开网店,还了解到如果将黑木耳片按照径级1.0、1.2大片进行分选后,最优的一级每公斤将达到60元,销售利润将会增加很多。”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上世纪90年代末部分林业局开始发展以黑木耳为主要产品的食用菌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较为成熟的技术。特别是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林区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发展,引领职工勤劳致富,黑木耳这个培植在绿色林海里的“黑宝藏”已然成为林区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林区各林业局通过为培植户提供优惠的木材原料、提供专项小额无息贷款、免费提供培植场地等扶持政策,引导职工发展食用菌产业,使林区食用菌培植规模逐步增加,截止到目前培植规模已达3000余万袋,每年在生产季节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2000至2500余人。

(郭卫岩  郑云涛)